文/道誠
人被拋擲于茫茫世間,猶如飄流于一望無際浩渺無邊的大海之上,前路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倍绾巫远赡?
《菜根譚》中寫到:“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隨緣素位”這四字秘訣就像我們自渡的浮囊,告訴我們怎樣為人處世,度過人生迷海。
儒家主張,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做,我們不可妄貪其他的份外之事。佛家主張,一切都要順其自然地發展,一切都不可以勉強。人生的路途是那么地遙遠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的話,必然會引起許多憂愁煩惱;反之,如果凡事都能安于現實的環境,順勢而為,因緣聚合,則可以處處悠然自得了。
隨緣讓我們看得開,素位讓我們做得對
隨緣告訴我們,一切事情的結果都是有原因、有條件的。對我們看不慣的事情,多想想其原因;對我們想做成的事情,多想想條件,這樣我們的心氣就會平和很多。在暫時改變不了原因的時候,不必憤怒;在暫時達不到條件的時候,不必強求,由此我們就能看開許多事情。
生命中出現的,不管是好的、壞的、順的、逆的,我們都先接受它,然后再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處理。素位告訴我們,我們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和處境,就去做什么樣的事情。
《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在乎其外!碑敻杏X很多事情像一團亂麻一樣困擾我們的時候,我們只需想想此時此刻,在自己目前的地位和處境中,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隨順著環境、資源和能力去做,一切就可以了,就是這么簡單。
如果我們離開了自己現在的立足點去想問題做事情,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如果我們目前考慮的不是現在的時空環境、條件下該考慮的事情,除了自尋煩惱并沒有任何好處。相反,當我們此時此刻正做著該做的事情時,會不知不覺忘記了時間,內心產生出無以言表的喜悅。
隨緣讓我們放得下,素位讓我們拿得起
隨緣告訴我們,不要太患得患失,要減少對外物太過執著的欲望,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內心的寧靜上。放不下就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和得失心在作怪,好像千斤巨石壓在心上,讓人喘不過氣來。隨緣不是讓人放棄追求正當的欲望,放棄得到應有的收獲,而是不被欲望、得失牽著鼻子走,營造出一個堅如磐石的平和安定的內心環境。
王陽明在平定宸濠之亂后,對學生說道,“一切得喪榮辱,真如飄風之過耳,奚足以動吾一念?今日雖成此事功,亦不過一時良知之應跡,過眼便為浮云,已忘之矣!”可見王陽明的學養已到了相當的寧靜淡泊之境。而寧靜淡泊又可以讓人不容易被得失榮辱所迷惑,更好地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素位告訴我們,對我們該做的事,我們應該用足夠的勇氣、最好的狀態、強有力的行動、時不我待態度的去做,不畏懼、不糾結、不浪費時間,只管去做就是了。
隨緣讓我們耐得住,素位讓我們挺得過
隨緣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耐心地等待機緣成熟,不要干拔苗助長、急躁冒進的事情!爸粏柛,莫問收獲”,因為瓜熟自然蒂落,水到自會渠成。在時機到來之前,要耐心積累和等待。質變發生之前,必然是點點滴滴的量變。素位告訴我們,對屬于我們本分的事情,我們該做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計做好,遇到再多艱難困苦,也要堅持到底。古圣先賢心中皆有素位而行的使命感,對追求的事業歷經苦難而初心不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彼抉R遷在《報任安書》中,對他們進行了熱情的謳歌,而他本人,也受他們激勵,創作了巨著《史記》,成為了偉大的史學家。
每個生命,順其自然地活著,做好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隨緣素位的最好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