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看動漫 品人生》有感
短短一周的時間,伴隨著德育動漫和《中華弟子規》的實踐教學,我仿佛經歷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一幕幕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畫面,一行行勵志感人啟迪智慧的話語,一位位忠義志士的優秀事跡,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們融入劇情、思考人生、探求教育之路。面對如此好的教育素材,我們真的除了是珍惜還是珍惜,并要將之真正變成我自己的教學內容,方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F將本周學習感悟匯報如下:
一、用反復的觀看來提煉授課要點
楊老師在課程中教導我們要上好《看動漫品人生》課程,首先自己要把動漫少則看十遍,多則上百遍,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奧妙。我開始不解,覺得有必要看那么多遍嗎?大致了解故事梗概不就行了嗎?但實踐證明:動漫中的每一個情節與每一句話都有其教育內涵,如果囫圇吞棗只看到干巴巴的幾點真是太可惜了。而且每看一次都能讓我的思維活絡一次,迸發出新的教育要點與觸動點,真是越看越有料;就連那一幅幅作為背景的山水畫也蘊含了藝術的美感在其中,對于彩繪與硬筆國畫都有啟示作用,一則動漫做到如此精致真是讓人感嘆!
我深知做任何事都必須全情投入,即使是像欣賞動漫這樣的看似輕松活潑的事情,當我們完全將自己融入動漫中,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體察他在特定情境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時,一股厚重而濃烈的品德力量在無形中散發開來,深諳其中的教育內涵,我們必須要反復的揣摩才能真正將故事中所涵蓋的精髓提煉出來,才能最大功效地發揮動漫的教育作用。
同時,通過反復的觀看,我們能夠更好的將圣賢教誨與當今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只有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真正讓我們充滿智慧地思考故事中的義理,從而講授出能真正引起大眾共鳴的課程。
二、用持續的努力來豐富課程深度
伴隨著課程的一步步推進,我越發深切地感受到要從事教育工作絕非只是喊喊口號、發愿這么簡單。自己在傳統經典方面的知之甚少始終是縈繞在心頭的痛,但是轉念一想,越是學得深就越感到學得少,說明我現在已經開始有了學習的方向了,不再是徒有想法沒有行動的幻想派了,這也是一種質的飛躍。就像楊老師勉勵我們的話:莫負今生。既然知道了前方的路在哪,就要堅持下去,縱使才藝不精,但唯有不斷努力方有可能離目標更近一點。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沒有人一開始就修得圓滿的,因為不圓滿才有修下去的必要。
所以,在往后一段時間內,我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在傳統經典方面的知識,從經史子集等方方面面來豐富自己的學識。這條路會很難,尤其對于根基不厚的我真是一種挑戰,但是為了自己保存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的尊嚴,為了給孩子最純正的傳統教育,我需要持續努力。在觀看德育動漫的過程中,我時常會被先哲的壯舉感動,如《蘇武牧羊》,當最后他跪拜在武帝前自稱罪臣時,從他蒼老的聲音中喊出那一句「我回來復命了!我回來復命了!」那份對君主、對國家的忠貞,那份日月可鑒的大孝讓我感慨萬千,心中的觸動久久不能平靜。人的信念與志向真的太重要了,雖然我沒有他那樣的至誠感通,但作為中國人有義務要將這份大義傳揚。
教育需要落實,而不是一時的感動,我仿佛看到了楊老師在挑燈研讀各類工具書的背影,扎扎實實的學習與備課,才能講授出讓人真正受益的課,才不辱使命。而我呢?首先要養成勤學的精神,用實際努力與付出增長自己的德行與知識,才能更好的讓自己的學生或孩子受教。其次要善用工具書,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要做到一門深入、觸類旁通,盡可能豐富自己的授課內容,但也要注意授課對象的接受程度,給予有的放矢的教授。再次,善于靈活應對,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與弱點都不同,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敏感度,用善于發現的眼睛與感同身受的心,去體會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點點滴滴。
經過這段時間的課程,我似乎越來越明白幼兒教育真正需要什么了——
首先是要培植孩子的德性,過去我們將太多的關注點放在知識的獲取上,而忽視了孩子在孝道、仁厚、感恩方面的實實在在的行為引導。雖然孩子嘴上會說要孝順、要有愛心,但在行為上表現不明顯。這不能怪孩子,只能說我們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太少,在品性行為上的身體力行引導太少,通過這次學習,我會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更為實際的品德行為培養上。
其次,對于孩子的經典背誦不可一味求多。兒子從小背誦了一些經典,唐詩宋詞也背了不少,但是正如楊老師所說,很多時候我感受到他很抵觸,而非真正的喜愛。想想德育動漫中,古時候的孩子對于書本的喜愛是近乎恭敬之至,沒有書都要抄書學習。有一點讓我很不解,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會把學習當成任務,如何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是一直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學了楊老師的多元德藝教學法,我似乎找到了一扇窗。在培植德性的同時,從藝下手,孩子能夠真切體會到藝所帶來的成就感,自然會比較喜歡。像看動漫、習練書法、定心描紅、彩繪,以及美文朗誦,孩子應該都會很喜歡。孩子有興趣了,學習的勁頭就來了,藝的培養過程就是一個定性的過程。當孩子真正將一門才藝變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之后,藝中所蘊含的德,才能真正有寄托之物。
再次,給孩子多一些生命體驗。記得楊老師說過,不可坐井觀天,要用更廣闊的視角來培育孩子。就像我非常積極地讓孩子來參加暑期德藝夏令營來說,其實我明白:短短15天的時間要完全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性是不可能的,但是借由讓孩子內心萌發一顆品德與才藝的種子是很有可能的,有時候生命的轉折就是在一瞬間。給孩子多一種有益的生命體驗,從中挖掘他的才藝使之持續學習下去,孩子將會越來越好。
|